诗人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次韵乐著作送酒
少年多病怯杯觞,老去方知此味长。万斛羁愁都似雪,一壶春酒若为汤。次韵乐著作天庆观醮浊世纷纷肯下临,梦寻飞步五云深。无因上到通明殿,只许微闻玉佩音。
苏轼次韵乐著作野步
老来几不辨西东,秋后霜林且强红。眼晕见花真是病,耳虚闻蚁定非聪。酒醒不觉春强半,睡起常惊日过中。植杖偶逢为黍客,披衣闲咏舞雩风。仰看落蕊收松粉,俯见新芽摘杞丛。楚雨还昏云梦泽,吴潮不到武昌宫。(黄州对岸武昌县,有孙权故宫。)废兴古郡诗无数,寂寞闲窗易粗通。解组归来成二老,风流他日与君同。
苏轼过淮
朝离新息县,初乱一水碧。暮宿淮南村,已渡千山赤。麏鼯号古戍,雾雨暗破驿。回头梁楚郊,永与中原隔。黄州在何许,想像云梦泽。吾生如寄耳,初不择所适。但有鱼与稻,生理已自毕。独喜小儿子,少小事安佚。相従艰难中,肝肺如铁石。便应与晤语,何止寄衰疾。(时家在子由处,独与儿子迈南来。)
苏轼送俞节推
吴兴有君子,淡如朱丝琴。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遗音。嗟余与夫子,相避如辰参。(退翁官于蜀,余在京师,余归而退翁去。及余官于吴兴,则退翁亡矣。)犹喜见诸郎,窈然清且深。异时多良士,末路丧初心。我生不有命,其肯枉尺寻。
苏轼送孙著作赴考城兼寄钱醇老李邦直二君于孙处
使君闲如云,欲出谁肯伴。清风独无事,一啸亦可唤。来従白苹洲,吹我明月观。门前远行客,青衫流白汗。问子何匆匆,王事不可缓。故人钱与李,清庙两圭瓚。蔚为万乘器,尚记沟中断。子亦东南珍,价重不可算。别情何以慰,酒尽对空案。惟持一榻凉,劝子巾少岸。此风那复有,尘土飞灰炭。欲寄二大夫,发发不可绊。
苏轼与客游道场何山得鸟字
清溪到山尽,飞路盘空小。红亭与白塔,隐见乔木杪。中休得小庵,孤绝寄云表。洞庭在北户,云水天渺渺。庵僧俗缘尽,净业洗未了。十年画鹊竹,益以诗自绕。高堂俨像设,禅室各深窈。奔泉何处来,华屋过溪沼。何山隔幽谷,去路清且悄。长松度翠蔓,绝壁挂啼鸟。我友自杭来,尚叹所历少。归途风雨作,一洗红日燎。俄惊万窍号,黑雾卷蓬蓼。舟人纷变..
苏轼田国博见示石炭诗有铸剑斩佞臣之句次韵答之
楚山铁炭皆奇物,知君欲斫奸邪窟。属镂无眼不识人,楚国何曾斩无极。玉川狂直古遗民,救月裁诗语最真。千里妖蟆一寸铁,地上空愁虮虱臣。
苏轼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
道人出山去,山色如死灰。白云不解笑,青松有余哀。忽闻道人归,鸟语山容开。神光出宝髻,法雨洗浮埃。想见南北山,花发前后台。寄声问道人,借禅以为诙。何所闻而去,何所见而回。道人笑不答,此意安在哉。昔年本不住,今者亦无来。此语竟非是,且食白杨梅。
苏轼次韵答邦直子由四首
簿书颠倒梦魂间,知我疏慵肯见原。闲作闭门僧舍冷,病闻吹枕海涛喧。忘怀杯酒逢人共,引睡文书信手翻。欲吐狂言喙三尺,怕君瞋我却须吞。(邦直屡以此见戒。)城南短李好交游,箕踞狂歌总自由。尊主庇民君有道,乐天知命我无忧。醉呼妙舞留连夜,闲作清诗断送秋。潇洒使君殊不俗,樽前容我揽须不。(邦直家中舞者甚多。)老弟东来殊寂寞,故人留..
苏轼和孔密州五绝·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
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醉里自书醒自笑,如今二绝更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