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玄宗开元年间尚书丞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开国功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一年辅佐玄宗为宰相。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
张九龄酬宋使君见诒
陟邻初禀训,献策幸逢时。朝列且云忝,君恩复若兹。 庭闱际海曲,轺传荷天慈。顾己欢乌鸟,闻君泣素丝。 才明应主召,福善岂神欺。但愿白心在,终然涅不淄。
张九龄酬宋使君见赠之作
时来不自意,宿昔谬枢衡。翊圣负明主,妨贤愧友生。 罢归犹右职,待罪尚南荆。政有留棠旧,风因继组成。 高轩问疾苦,烝庶荷仁明。衰废时所薄,只言僚故情。
张九龄奉和圣制经河上公庙
昔者河边叟,谁知隐与仙。姓名终不识,章句此空传。 迹为坐忘晦,言犹强著诠。精灵竟何所,祠宇独依然。 道在纡宸眷,风行动睿篇。从兹化天下,清净复何先。
张九龄奉和圣制同二相南出雀鼠谷
设险诸侯地,承平圣主巡。东君朝二月,南旆拥三辰。 寒出重关尽,年随行漏新。瑞云丛捧日,芳树曲迎春。 舞咏先驰道,恩华及从臣。汾川花鸟意,并奉属车尘。
张九龄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
魏武中流处,轩皇问道回。长堤春树发,高掌曙云开。 龙负王舟渡,人占仙气来。河津会日月,天仗役风雷。 东顾重关尽,西驰万国陪。还闻股肱郡,元首咏康哉。
张九龄奉和圣制南郊礼毕酺宴
配天昭圣业,率土庆辉光。春发三条路,酺开百戏场。 流恩均庶品,纵观聚康庄。妙舞来平乐,新声出建章。 分曹日抱戴,赴节凤归昌。幸奏承云乐,同晞湛露阳。 气和皆有感,泽厚自无疆。饱德君臣醉,连歌奉柏梁。
张九龄奉和圣制龙池篇
天启神龙生碧泉,泉水灵源浸迤延。飞龙已向珠潭出, 积水仍将银汉连。岸傍花柳看胜画,浦上楼台问是仙。 我后元符从此得,方为万岁寿图川。
张九龄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
羽卫森森西向秦,山川历历在清晨。晴云稍卷寒岩树, 宿雨能销御路尘。圣德由来合天道,灵符即此应时巡。 遗贤一一皆羁致,犹欲高深访隐沦。
张九龄眉州康司马挽歌词
家受专门学,人称入室贤。刘桢徒有气,管辂独无年。 谪去长沙国,魂归京兆阡。从兹匣中剑,埋没罢冲天。
张九龄故荥阳君苏氏挽歌词三首
门绪公侯列,嫔风诗礼行。松萝方有寄,桃李忽无成。 剑去双龙别,雏哀九凤鸣。何言峄山树,还似半心生。 永叹芳魂断,行看草露滋。二宗荣盛日,千古别离时。 竟罢生刍赠,空留画扇悲。容车候晓发,何岁是归期。 缟服纷相送,玄扃翳不开。更悲泉火灭,徒见柳车回。 旧室容衣奠,新茔拱树栽。唯应月照簟,潘岳此时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