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法言作者扬雄

扬子法言》10卷,是汉代扬雄编撰。凡13篇,篇各有序。


  天降生民,倥侗颛蒙,恣乎情性,聪明不开,训诸理,撰《学行》。

  降周迄孔,成于王道,终后诞章乖离,诸子图徽,撰《吾子》。

  事有本真,陈施于意,动不克,咸本诸身,撰《修身》。

  芒芒天道,昔在圣考,过则失中,不及则不至,不可奸罔,撰《问道》。

  神心忽恍, ..


  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

  或曰:“人羡久生,将以学也,可谓好学已乎?”曰:“未之好也。学不羡。”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或曰:“学无益也,如质何?”曰:“未之思矣。夫有刀者礲诸,有玉者错 ..


  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或曰:“赋可以讽乎?”曰:“讽乎!讽则已,不已,吾恐不免于劝也。”

  或曰:“縠之组丽。”曰:“女工之蠹矣。”《剑客论》曰:“剑可以爱身。”曰:“狴犴使人多礼乎?”

  或问:“景差、唐勒、宋玉 ..


  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气也者,所以适善恶之也与?或曰:“孔子之事多矣,不用,则亦勤且忧乎?”曰:“圣人乐天知命,乐天则不勤,知命则不忧。”或问“铭”。曰:“铭哉 ..


  或问“道”。曰:“道也者,通也,无不通也。”或曰:“可以适它与?”曰:“适尧、舜、文王者为正道,非尧、舜、文王者为它道。君子正而不它。”或问“道”。曰:“道若涂若川,车航混混,不舍昼。”或曰:“焉得直道而由诸?”曰:“涂虽曲而通诸夏则由诸,川虽曲而通诸则由诸。”或曰:“事虽 ..


  或问“神”。曰:“心。”“请问之。”曰:“潜天而天,潜地而地。天地,神明而不测者也。心之潜也,犹将测之,况于人乎?况于事伦乎?”“敢问潜心于圣。”曰:“昔乎,仲尼潜心于文王矣,达之;颜渊亦潜心于仲尼矣,未达一间耳。神在所潜而已矣。”

  天神天明,照知四方。天精天粹,万物作类。

  ..


  或问“明”。曰:“微。”或曰:“微何如其明也?”曰:“微而见之,明其悖乎!”聪明其至矣乎?不聪,实无耳也;不明,实无目也。“敢问大聪明。”曰:“眩眩乎,惟天为聪,惟天为明。夫能高其目而下其耳者,匪天也夫?”或问:“小每知之,可谓师乎?”曰:“是何师与?是何师与?天下小事为不少矣,每知之,是谓师乎?师之贵也,知大知也。小 ..


  吾寡见人之假者也。迩文之视,迩言之听,假则偭焉。或曰:“曷若兹之甚也?先王之道满门。”曰:“不得已也,得已则已矣。得已而不已者,寡哉!”好尽其心于圣人之道者,君子也。人亦有好尽其心矣,未必圣人之道也。

  多闻见而识乎至道者,至识也。多闻见而识乎邪道者,迷识也。如 ..


  或问:“五百岁而圣人出,有诸?”曰:“尧、舜、禹,君臣也而并;文、武、周公,父子也而处。汤、孔子数百岁而生。因往以推来,虽千一不可知也。”圣人有以拟天地而参诸身乎!或问:“圣人有诎乎?”曰:“有。”曰:“焉诎乎?”曰:“仲尼于南子,所不欲见也;阳虎,所不欲敬也。见所不见< ..


  “先知其几于神乎?敢问先知。”曰:“不知。知其道者其如视,忽、眇、绵作昞。”先甲一日易,后甲一日难。

  或问:“何以治国?”曰,“立政。”曰:“何以立政?”曰:“政之本,身也,身立则政立矣。”或问:“为政有几?”曰:“思斁。”或问“思斁”?曰:“昔在周公,征于东方,四国是王。 ..